欢迎来到德州鸿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厂家网站

返回列表返回
列表

抑菌门标准

抑菌门标准

1、抑菌自动化智能门/消毒通道的CE测试标准是EN60601-1、EN60601-1-2医疗标准FCC测试标准PART15B

2、办理流程为:填写检测公司提供的申请表-寄样机测试-测试通过发放合格证书,此次《抗菌木门》团体标准(简称为《标准》)的编制与实施,将对抗菌木门市场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,为抗菌木门产业规范发展提供参考,保障并助推产业有序发展,并对消费者权益起到保护作用。

3、抗菌喷涂,抑菌洁净 萨瓦尼抗菌系列产品,在生产制造中严格按照抗菌工艺标准的要求,门扇表面喷涂专业的无机抗菌粉末,释放银离子,使门扇自身具有杀菌和抑制细菌

4、技术要求:医院专用门门扇:门扇厚度40mm。1、门扇表面采用5mm厚阻燃抑菌板,表面耐磨、耐划伤、阻燃,防火等级B1级,颜色待定。

5、本标准规定了抑菌类产品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测规定、标志、包装、

运输、贮存。

本标准适用于当归、白芷、紫草、甘草、轻粉、血竭等为原料,经水浸浓缩配

以各基质及纯化水制备而成的抑菌产品,用于皮肤表面抑菌防护。

抑菌门标准

6、抑菌门检测可对纤维及纺织品、皮革、合成高分子材料等材料抗菌抑菌性能检测。各个国家及地区有着不同的检测标准,

产品需符合当地的标准。各个国家及地区检测标准如下:

一、中国常用方法:

GB/T 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

FZ/T 73023抗菌针织品

GB 15981消袁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

GB 15979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卫生部《消毒与技术规范》

QB/T 2591抗菌塑料-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

JC/T 7、897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

抑菌塑料——抑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抑菌效果 QB/T 4341-2012 抑菌聚氨酯合成革 抑菌性能试验方法和抑菌效果 抑菌金属标准 GB/T 24170.1-2009 表面抑菌不锈钢 


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


1范围

本标准规定了抗菌和抑菌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和使用。

本标准适用于具有抗菌和(或)抑菌功能产品的抗菌、抑菌效果的鉴定。

2规范性引用文件

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

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新版本(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。

GB15979-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

FZ/T 73023抗菌针织品

消毒技术规范(2002版) 卫生部 (卫法监发(2002) 282号)

3术语和定义

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。


3.1

抗菌antibacterial

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,可减少其数量以及活性的过程。


3.2

抑菌bacter iostasis .


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。


3.3

持续抗菌作用sustained antibacterial action

具有抗菌作用的消毒产品涂于物体表面,持续7d以上仍具有杀灭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作用。


3.4

中和剂neutralizer

在杀灭微生物试验中,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,以及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,

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。


4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.


4.1抗菌试验 与抑菌试验区别

抗菌试验:测定抗菌产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抗菌作用,试验过程中需要用中和剂终止杀菌作用。

抑菌试验:测定抑菌产品对细菌和真菌的抑菌作用,试验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中和剂终止抑菌作用。


4.2根据产品性能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


4.2.1抑菌效果评价方 法的选择原则

抑菌类产品选择抑菌效果评价方法。液体抑菌产品选择悬液定量抑菌试验,膏体或半固体凝胶类、

黏稠状抑菌产品选择载体浸泡定量抑菌试验,湿巾类或其他自身含有抑菌成分的产品选择载体抑菌试

验,肥皂类固体抑菌产品选择抑菌环试验,含有可溶性抑菌成分的纺织品选择浸渍抑菌试验,含有持续

抑菌作用的抑菌洗液选择滞留抑菌试验。


4.2. 2抗菌效果评价方 法的选择原则

抗菌类产品选择抗菌效果评价方法。液体抗菌产品选择悬液定量杀菌试验,凝胶状或膏状抗菌产品

选择载体浸泡定量杀菌试验,湿巾类或其他自身含有抗菌成分的产品选择载体杀菌试验,含有可溶性抗

菌成分的纺织品选择浸渍抗菌试验。

含有不可溶抗菌成分的纺织品、无纺布、纤维等,经鉴别不含可溶性抗抑菌成分后,采用烧瓶振荡

试验。

含有不可溶抗菌成分的瓷砖、塑料、金属、涂料等,采用贴膜试验:对于涂于表面,干燥后具有持

续抗菌作用的产品,进行持续抗菌试验。

5评价方法


5.1 抑菌效果


5.1.1悬液定 量抑菌试验


5.1.1.1 适用范围

适用于液体抑菌制剂如卫生洗液、抑菌喷雾剂等对微生物抑菌效果的测定。


5.1.1.2 试剂、培养基及器材

5.1.1.2.1试验菌株

金黄色葡萄球菌(ATCC 6538) 、大肠杆菌(8099) 、白色念珠菌(ATCC 10231) 及根据抑菌剂特

定用途所用的其他菌株。


5.1.1.2.2 试剂

稀释液: 0.03 mo1/L 磷酸盐缓冲液(PBS) (pH7.2~7.4) ,培养基: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

菌的培养使用营养琼脂培养基,白色念珠菌的培养使用沙氏琼脂培养基。


5.1.1.2.3 器材

恒温水浴箱、计时器、II 级生物安全柜等。


5.1.1.3 试验步骤

取试验菌24h新鲜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,用PBS稀释至约5.0X 10 CFU/mL~4. 5X 10' CFU/mL菌悬液

备用。取无菌试管,先加入5. 0 m样品(根据使用说明书要求使用原液或稀释液),置20'C士1'C 水浴

中5min后,再加入0. 1 mL试验用菌悬液,迅速混匀并立即计时。待试验菌与样品相互作用至说明书的规

定时间,分别吸取1.0 mL试验菌与样品混合液接种2个平皿,倾注培养基。菌量无法计数时,以PBS做10

倍系列稀释,选适宜稀释度分别吸取1.0 mL接种2个平皿,做活菌培养计数。同时用PBS代替样品,进行

平行试验,作为阳性对照。阳性对照回收菌落数在1.0X10* CFU/mL~9.0X 10* CFU/mL之间。 取同批次

PBS、培养基作阴性对照。所有试验样本和对照样本均在36"C土1'C培养,细菌繁殖体培养48h观察终

结果;白色念珠菌培养72h观察终结果。试验重复3次,计算抑菌率。


5.1.1.4 抑菌率计算

x=1

Ao-A

x ...

(1)

Ao

式中:

X一抑菌率,%;

A一阳性对照组回收菌量,单位为CFU/mL;

A-试验组回收菌量,单位为CFU/mL。


5.1.1.5 结果判定

抑菌率≥50%~90%,判有抑菌作用:抑菌率≥90%,判有较强抑菌作用。


5.1.2载体浸泡定 量抑菌试验



5.1.2.1适用范围

适用于膏体或半固体凝胶类、黏稠状抑菌产品对微生物抑菌效果的测定。


5.1.2.2 试剂、培养基及器材

载体为10 mmX 10 mm脱脂白平纹布片,脱脂方法依照《消毒技术规范》(2002版) 进行,使用前压

力蒸汽灭菌备用,电子天平(d=0.01g) ,其它同

5. 1.1.2。

5. 1.2.3 操作步骤

取试验菌24h新鲜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,用PBS稀释至约5.0X 10° CFU/mL~5. 0X 10' CFU/mL制成菌

悬液备用。用微量移液器滴染10 μ 1菌悬液于灭菌载体上,36"C 土1C烘干或室温晾干备用。

按5 g/片的量称取样品于无菌平皿内,置20"C士1"C水浴5min,用无菌镊子取染菌载体,使载体完

全浸没于样品中,立即计时。待染菌载体与样品相互作用至说明书的规定时间,分别取染菌载体加入5.0

mLPBS试管中,混匀,振荡,将试验菌洗下,分别吸取1. 0 m样液,按活菌培养计数方法测定存活菌数,

每管样液接种2个平皿。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较多时,可用PBS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后,再进行活菌培养

计数。取10. 0 g与试验样品同质材料不含抑菌成分的对照样品浸泡2片染菌载体进行平行试验,作为阳

性对照。阳性对照回收菌量为1.0X10* CFU/片~9. 0X10* CFU/片。取同批次PBS、培养基作阴性对照。

所有试验样本和对照样本均在36°C土1°C培养,细菌繁殖体培养48h观察结果;白色念珠菌培养72h观察

结果。试验重复3次,计算抑菌率。


5.1.2.4抑菌率计算


x=

Ao-A

Ao

式中:

X一抑菌率,%;

Ao一对照样品的平均菌落数,单位为CFU/片:

A-被试样品平均菌落数,单位为CFU/片。


5.1.2.5 结果判定

抑菌率≥50%~90%,判有抑菌作用;抑菌率≥90%,判有较强抑菌作用。


5.1.3载体抑菌 试验

5.1.3.1适用范围

适用于含溶出性抑菌成分的湿巾、无纺布口罩、卫生巾、护垫、尿布等固体类抑菌产品对微生物抑

菌效果的测定。


5.1.3.2 试剂、培养基及器材

见5.1.1.2。

二一


5.1.3.3 试验步骤

取试验菌24h新鲜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,用PBS稀释至约10* CFU/mL~ 10° CFU/mL,制成菌悬液备用。

用灭菌剪刀在无菌条件下将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分别剪成20mmX30mm样片备用。试验时滴加0.1mL

菌悬液。对照样片染菌前需经压力蒸汽灭菌。取无菌平m,用无菌镊子取2片试验样片,勿重叠,置20"C

士1C水浴5min,在每一样片上滴加0.1mL试验用菌悬液,立即计时。待试验菌与样片接触作用至说明

书的规定时间,分别夹取染菌样片加于5.0 mLPBS试管中,混匀。振荡洗脱,分别吸取1.0 mL.样液, 按

活菌培养计数方法测定存活菌数,每管样液接种2个平皿。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较多时,可10倍 系列

稀释后,再进行活菌培养计数。

同时用与试验样品同质材料不含抑菌成分的对照样片2片代替试验样片进行试验,作为阳性对照,

阳性对照回收菌量为1.0X10* CFU/片~9. 0X10' CFU/片;取同批次PBS、培养基作阴性对照。

所有试验样本和对照样本均在36"C土1C培养,细菌繁殖体培养48h、白色念珠菌培养72h观察终

结果。试验重复3次,计算抑菌率。


5.1.3.4抑菌率计算

见式(2)。


5.1.3.5结果判定

抑菌率≥50%~90%,判有抑菌作用;抑菌率≥90%,判有较强抑菌作用。


5.1.4抑菌环试验


5.1.4.1适用范围

适用于含溶出性抑菌物质,可制成直径为5 mm片状物的固体抑菌产品的抑菌效果鉴定;也可用于鉴

别抗抑菌样品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抑菌物质。


5.1.4.2 试剂、培养基及器材

游标卡尺,其它见5. 1.1.2

5.1.4.3 试验步骤

将试验菌24h新鲜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,稀释至5. 0X10° CFU/mL~5. 0X 10° CFU/mL 备用。

抑菌片的制备:溶出性固体抑菌产品,直接制成直径为5 mm,厚度不超过4 mm圆片(块),每4片

为一组。

阴性对照样片的制备:取同种材质不含抑菌成分的样本,制成与试验组大小相同的圆片(块)。

用无菌棉拭子蘸取浓度为5.0X10° CFU/mL~5. 0X 10”CFU/mL试验菌悬液,在适宜的培养基平板表

面均匀涂抹3次。每涂抹1次,平板应转动60°,后将棉拭子绕平板边缘涂抹- -周。 盖好平皿,置室温

干燥5min。

每次试验贴放1个染菌平板,每个平板贴放4片试验样片,1片阴性对照样片,共5片。用无菌镊子

取样片贴放于平板表面,阴性对照样片贴于平板中心位置,试验样片贴于四周,贴放好后,用无菌镊子

轻压样片,使其紧贴于平板表面。各样片中心之间相距25 mm以上,与平板的周缘相距15 mm以上。盖好

平板,置36C土1°C培养16h~ 18h观察结果,试验重复3次。

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环的直径( 包括贴片)并记录,测量抑菌环时,应选均匀而完全无菌生长的抑

菌环进行,测量其直径应以抑菌环外沿为界。


5. 1.4.4 结果判定.

阴性对照样片应无抑菌环产生,试验样品抑菌环直径> 7 mm者,判为有抑菌作用:抑菌环直径≤7 mm

者,判为无抑菌作用。

3次重复试验(共12个样片)均有抑菌作用,则判为合格。


5.1.5浸渍抑菌试验


5. 1.5.1 适用范围.

适用于溶出性抑菌织物(如抑菌毛巾、口罩、内衣等)抑菌效果的测定。


5.1.5.2 试剂、培养基及器材

5. 1.5.2.1 试验菌株见5.1.1.2.1

5.1.5.2.2 试样

在距试样布边10 cm以上、离布端1 m以上部位,剪取直径为5 cm的圆形试样若干,取3份试样分别

装于3个锥形瓶中,盖好瓶口备用(需用试样数量要根据纤维类别及织物织法而定,以能吸收1 mL菌液

且锥形瓶中不留残液为度)。另同法剪取与试样相同材质但不含抑菌剂对照织物若干,取2份分别装于2

个锥形瓶中,盖好瓶口,121C 灭菌15min备用。


5. 1.5.2.3 试剂和培养基

0. 03 mol/L PBS (pH7.2~7.4),肉汤培养基、营养琼脂培养基、沙氏培养基。

5.1.5.2.4菌悬液的制备


用接种环将保存的菌种以划线法接种到营养琼脂平板,36°C土1C培养24h,取典型的菌落移种到含

肉汤培养基的锥形瓶中,36"C土1°C培养24h,用肉汤对培养液进行系列稀释,使菌悬液的含菌量为1.0

X 105 CFU/mL~5. 0X 10 CFU/mL。


5.1.5.3试验 步骤

分别取1mL菌悬液加入2份准备好的锥形瓶内试样和1份对照织物上,确保其均匀分布,且锥形瓶中

不留多余液,封好瓶口,以防蒸发造成细菌死亡。分别在-一个盛有已接种菌悬液的试样和对照织物的锥

形瓶中加入100 mLPBS, 置涡旋振荡器上振荡lmin洗涤细菌,分别吸取1.0 mL样液或10倍系列稀释液接

种2个平皿,作为“0”接触时间样本和对照织物上的细菌数。

将另一个装有已接种菌悬液试样的锥形瓶于36"C士1°C培养20h士2h,加入100mLPBS,置涡旋振荡

器上振荡1min洗涤细菌,分别吸取1.0 mL样液或10倍系列稀释液接种2个平皿,作为试验组。

阴性对照组,试样不接种菌悬液,在“0”接触时间加入100 mLPBS,置涡旋振荡器上振荡lmin取样,

接种平皿。

阳性对照组,另取1个装有对照织物的锥形烧瓶,接种1 mL菌悬液后,在36°C士1C培养20 h土2h,

加入100 mLPBS,置涡旋振荡器上振荡lmin洗涤细菌,分别吸取1.0 mL样液或10倍系列稀释液接种2个平

皿。将阴性和阳性对照样本与试验组样本一并放36°C士1"C培养48h,计数菌落数,试验重复3次。


5.1.5.4计算抑菌率

X=

B或C或[(B +C)/2]-A

1006丁.

B或C或[(B +C)]/2

x .....

式中:

X一抑菌率,%;

A一试验组试样上的细菌数,单位为CFU/mL;

cin.com

B-“0”接触时间试样上的细菌数,单位为CFU/mL;

C-“0”接触时间对照织物上的细菌数,单位为CFU/mL;

如果“B"和“C”差别较大时,取较大值:如果“B"和“C”差别不大时,取平均值。


5.1.5.5 结果判定

试验成立条件要求:“0” 接触时间对照织物的平均回收菌量为1X 10' CFU/mL~5X 10* CFU/mL;阴

性对照应无菌生长,阳性对照菌数比0接触时间的菌数明显增加。

各次试验的抑菌率均≥50%,即可判定该样片具有抑菌作用。


5.1.6 滞留抑菌效果试验

5.1.6. 1适用范围

适用于有持续抑菌作用的抑菌洗液类抑菌产品的滞留抑菌效果鉴定。

5.1.6.2 试剂、培养基及试验器材

试验菌株:金黄色葡萄球菌(ATCC 27217)

试验产品:试验品为25套按顺序编号的样品。每套2瓶,-瓶为测试样品,另一瓶为不含抗(抑)

菌剂的对照样品。

不含抑菌剂的用品25瓶(试验调整阶段用)。


胰蛋白酶大豆肉汤培养基(TSB) 、胰蛋白酶大豆琼脂培养基(TSA) 、羊血、经脱纤维处理、0. 075

mol/L的磷酸盐缓冲液、70%酒精、金属筒(直径2.2 cm、高度3 cm) 、-次性接种环(直径4 mm)、

小塑料碗(直径2.2 cm, 高2.5 mm,)、胶带(Darapore, 3M公司生产)、尼龙刮菌棒、聚乙二醇单辛

基苯基醚(曲拉通X-100; Triton-X 100 ) 500 mL、外用软膏、玻璃弯棒、皮肤消毒剂等。 .


5.1.6.3 试验步骤

5. 1.6.3.1 调整阶段

试验开始前7d至14d,受试者 使用不含抗(抑)菌成分的香皂、洗发水和沐浴液进行日常的洗手、

洗澡,此阶段持续至少7d,但不超过14d。

5.1.6.3.2清洗阶段

清洗阶段共3d,受试者每天用有持续抑菌作用的抑菌洗液类样品清洗--侧前臂,用对照样品清洗另

-侧前臂,清洗过程如下:

先清洗左臂,用水温为35"C ~37C的流动水润湿前臂内侧;取样液3 mL于手心中;从手腕至臂肘

上下涂擦60s;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前臂15s, 不要搓擦;用纸巾沾干前臂,不要搓擦;用不含抑菌成分

的对照样品重复以上步骤清洗右臂;按上面所描述的试验步骤每日清洗前臂3次,每次间隔至少1h,在

后一次清洗之后,需记录好时间,在12h之 后,进行滞留效果检测。在第9次清洗前臂以后,受试者不

能洗澡、淋浴或洗净前臂,直到试验结束。


5.1.6.3.2清洗阶段

清洗阶段共3d,受试者每天用有持续抑菌作用的抑菌洗液类样品清洗--侧前臂,用对照样品清洗另

一.侧前臂,清洗过程如下:

先清洗左臂,用水温为35"C ~37°C的流动水润湿前臂内侧:取样液3 mL于手心中;从手腕至臂肘

上下涂擦60s;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前臂15s, 不要搓擦;用纸巾沾干前臂,不要搓擦;用不含抑菌成分

的对照样品重复以上步骤清洗右臂;按上面所描述的试验步骤每日清洗前臂3次,每次间隔至少1h,在

后一次清洗之后,需记录好时间,在12h之后,进行滞留效果检测。在第9次清洗前臂以后,受试者不

能洗澡、淋浴或洗净前臂,直到试验结束。


5.1.6. 3.3试验阶段

后一次清洗后的12h或24h, 将在受试者每只前臂.上划出一个试验区,对试验区进行接种、封包

和回收存活细菌,具体步骤如下:

将金黄色葡萄球菌(ATCC 27217)连续转种3代,取第3代培养物接种于胰蛋白大豆肉汤培养基(TSB)

中,在36°C土1C的条件下培养20h土2h。然后用TSB适当稀释菌悬液,使菌悬液浓度约为10'CFU/mL~

10° CFU/mL。

接种:在受试者的每只前臂中间部位(不要在手腕和肘皱褶处),用带有印墨直径为3.00 cm的玻

璃量筒扣在皮肤.上,划分出一个试验区。使用加样器取10μL上述菌悬液,接种于前臂试验区(菌落数

为10° CFU/试验区~107 CFU/试验区),用一次性接种环,把接种物涂成- - 圆形,使其与试验区边缘应

有4 mm~5 mm的距离。

封包:细菌接种后立即用小塑料碗扣于染菌区上面,再用胶带将小塑料碗固定在皮肤上,记录封包

的时间。

回收存活细菌:接种后2h士5min对前臂上接种的区域进行取样。将金属筒放置于试验区中间部位,

不要接触到盖有印墨的边缘。将1 mL含0.1% Triton X 100的0. 075 mol/L磷酸盐缓冲液吸移至金属筒内,

用尼龙刮菌棒刮洗金属筒罩住区域内的皮肤60s,将筒内液体吸移至试管内,再加1mL含0.1%Triton

X-100的0. 075 mol/L磷酸盐缓冲液,对该区域内的皮肤进行第二次刮洗30s,将第二次擦洗的液体,注

入含次刮洗液体的试管中。

实验区试验后的消毒处理:对抑菌样品组清洗后的实验区采样之后,需用70%的酒精对实验区进行消

毒。然后对无抑菌成分的对照组清洗后的实验区以同样方法进行采样、消毒。实验结束后,用皮肤消毒

剂对两只前臂进行消毒处理,处理后清水冲洗,擦干,再涂少量的软膏。

接种与培养:对每-一个取样进行接种,以0.0375mol/L磷酸盐缓冲液对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,选

适当稀释度取0.1 mL接种于2个含5%羊血的TSA平板表面,用玻璃弯棒涂匀,在36C土1°C的培养箱中培

养48h士4h,计数菌落数。


以试验同批次的稀释液、培养基等分别设阴性对照。


5.1.6. 4抑菌率的计算

A- B

X=.

.x .

... (4) 

A

式中:

X--抑菌率%

A--对照平均菌落数,单位为CFU/ 试验区

B--试验平均菌落数,单位为CFU/ 试验区

5.1.6.5判定标准

各次试验阴性对照菌无菌生长。

实验不得少于16人次,抑菌率均≥50%,可判定该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有滞留抑菌作用。


5.2 抗菌效果

5.2.1悬液定量杀菌试验

5.2.1.1 适用范围.

适用于液体抗菌产品(如液体抗菌液、抗菌喷雾剂等)对微生物抗菌效果的测定。


5.2. 1.2 试剂、培养基及器材

中和剂(用PBS配制),其它见5. 1. 1.2。,


5.2.1.3菌悬液配制●

取试验菌24h新鲜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,用PBS稀释至约5. 0X 10° CFU/mL~4. 5X 10" CFU/mL菌悬液

备用。


5.2. 1.4 中和剂鉴定试验

5.2.1.4.1 分组

第1组: 5.0 mL中和剂+ 0.1 mL菌悬液→培养

第2组: (0.5 m抗菌剂+ 4.5 mL中和剂) + 0.1 m菌悬液→培养

第3组: 5.0 mL稀释液+0.1 mL菌悬液→培养

第4组:稀释液+中和剂+培养基→培养

5.2.1.4.2步骤

根据试验分组,准备试管和平皿,进行编号。

第1组:取5. 0 mL中和剂,置20'C 土1'C水浴中10min后,加入0. 1 mL试验菌悬液,混匀,作用10min, .

用中和剂做10倍系列稀释,选适宜稀释度分别吸取1.0 mL接种于2个平皿中,做活菌培养计数。

第2组:取4.5 mL中和剂于试管内,加入0.5 mL抗菌剂,混匀,置20C 土1°C水浴中10min制成中和.

产物,加入0. 1 mL试验菌悬液,混匀,作用10min,用中和产物做10倍系列稀释,选适宜稀释度分别吸

取1.0 mL接种于2个平皿中,做活菌培养计数。


第3组:取5. 0 mLPBS,置20"C 士1'C水浴中10min,加入0. 1 m试验菌悬液,混匀,作用10min,用

PBS做10倍系列稀释,选适宜稀释度分别吸取1.0 mL接种2个平皿,做活菌培养计数。

第4组:分别吸取稀释液(PBS) 、中和剂各1. 0mL于同- -无菌平皿内,倒入上述试验同批次的培养

基15 mL~20 mL,作为阴性对照组培养观察。

5.2.1.4.3结果判定

第1、2、3组有相似量试验菌生长,且菌量在1.0X 10' CFU/mL ~9.0X 10' CFU/mL;计算组间菌落数

误差率,其组间菌落数误差率应不超过15%;第4组无菌生长,否则,说明试剂有污染,应更换无污染的

试剂重新进行试验。

试验重复3次,每次试验均应符合以上要求。

5.2. 1.5 试验步骤

取无菌试管,先加入5. 0 mL抗菌剂(说明书规定的使用浓度),置20"C士1'C水浴中5min后,再加

入0.1 mL试验用菌悬液,迅速混匀并立即计时。

待试验菌与抗菌剂相互作用至各预定时间(以说明书规定时间为T,时间分别为0. 5T, T,1.5T) ,

分别吸取0.5 mL试验菌与抗菌剂混合液加于4.5 m中和剂中,混匀。

各管试验菌与抗菌剂混合液经中和剂作用10min后,分别吸取1.0 mL样液,按活菌培养计数方法测.

定存活菌数,每管样液接种2个平皿。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较多时,可用PBS进行10倍系列稀释后,再

进行活菌培养计数。

同时用PBS代替消毒液,进行平行试验,作为阳性对照。阳性对照回收菌落数在1.0X 10* CFU/mL~

9.0X 10' CFU/mL。取同批次稀释液、中和剂、培养基作阴性对照。

所有试验样本和对照样本均在36°C土1'C培养,对细菌繁殖体培养48h观察终结果;对白色念珠菌

需培养72h观察终结果。试验重复3次,计算杀菌率。


5.2. 1. 6杀菌率计算

A- B

X=

.x

(5)

A

式中:

X一杀菌率,%;

A一阳性对照组回收菌量,单位为CFU/mL;

B一试验组回收菌量,单位为CFU/mL.

5.2.1.7 结果判定

说明书规定时间的杀菌率≥90%,判有抗菌作用;说明书规定时间的杀菌率≥99%,判为较强抗菌作

用。

5.2.2载体 浸泡定量杀菌试验

5.2.2.1适用范围.

适用于粘稠状(半固体)抗菌产品如抗菌洗手液、抗菌沐浴露、抗菌凝胶、膏状抗菌产品等对微生

物抗菌效果的鉴定。.

5.2.2.2 试剂、培养基及器材


中和剂(PBS配制),其它见5. 1.2.2。

5.2. 2.3染菌载体制备

取试验菌24h新鲜斜面培养物用PBS洗下,用PBS稀释至约5X 10° CFU/mL~ 5X 107 CFU/mL制成菌悬液

备用。用微量移液器滴染10μ 1菌悬液于灭菌载体上,36C土1C烘干或室温晾干备用。

5.2.2.4中和剂鉴定试验

5.2.2.4. 1试验 分组

第1组: 5.0 mL中和剂+染菌载体→培养

第2组: ( 含抗菌剂的载体+ 5. 0 mL中和剂) +染菌载体→培养

第3组: 5.0 mL稀释液+染菌载体→培养

第4组:稀释液+中和剂+培养基→培养

5.2. 2. 4.2试验 步骤

根据试验分组,准备试管和平皿,依次进行编号。

第1组:取5. 0 mL中和剂于无菌平皿中,置20C土1'C水浴5min,加入1片染菌载体,作用10min,取

出菌片放入5.0 m中和剂试管内,作用10min后,置涡旋振荡器上振荡1min或在手掌上用力振打80次,.

将试验菌洗下,用中和剂做10倍系列稀释后,选择适宜稀释度,分别吸取1. 0 m接种于2个平皿中,做

活菌培养计数。

第2组:取5. 0 mL中和剂于无菌平皿内,加入1片沾有抗菌样本的载体,混匀,置20C士 1°C水浴作

用10min制成中和产物。再用无菌镊子取1片染菌载体,浸于中和产物中作用10min后,用无菌镊子取出

染菌载体移入含5.0 mL中和产物试管中,作用10min, 振荡,将试验菌洗下,用中和产物做10倍系列稀

释,选适宜稀释度分别吸取1.0 m接种于2个平皿中,做活菌培养计数。

第3组:取5. 0 mLPBS于无菌平皿中,置20"C土1'C水浴5min,加入1片染菌载体,作用10min,取出

菌片放入5.0 mLPBS试管内,作用10min后,振荡,将试验菌洗下,用PBS做10倍系列稀释,选适宜稀释

度分别吸取1.0 mL接种于2个平皿中,做活菌培养计数。

第4组:分别吸取稀释液(PBS)与中和剂各1. 0mL于同-无菌平皿内,倒入同批次的培养基15~20

mL,培养观察。


5.2.2.4.3 结果判定

第1、2和3组有相似量试验菌生长,且菌量在1.0X 10 CFU/片~9.0X 10 CFU/片。计算组间菌落数

误差率,其组间菌落数误差率应不超过15%。第4组无菌生长,否则,说明试剂有污染,应更换无污染的

试剂重新进行试验。试验重复3次,每次试验均应符合以上要求。

5.2.2.5试验步骤

按5 g/片的量称取抗菌样品于无菌平皿内,置20°C 士1°C水浴5min,用无菌镊子取染菌载体,使载

体完全浸没于抗菌样品中,立即计时。

待染菌载体与抗菌剂相互作用至各预定时间(以说明书规定时间为T,时间分别为0.5T,T,1.5T),

分别取染菌载体加入5.0 m中和剂试管中,混匀。

经中和剂作用10min后,振荡,将试验菌洗下,分别吸取1.0 mL样液,按活菌培养计数方法测定存

活菌数,每管样液接种2个平皿。如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较多时,可用PBS进行系列10倍稀释后,再进行

活菌培养计数。

回到顶部

187-5347-7317

在线咨询

关注我们

二维码